人与性 焊接工藝守則 Q/ZLQJG JZ14-2009
- 適用範圍
本守則適用於本公司低壓成套開關設備類產品的櫃體(殼體)及其部件的手工電弧焊接工藝。
- 設備工裝與工具材料
2.1 設備
a) BX6、BX-300交流電弧焊機;
b) 手用砂輪機;
c) 手用磨光機。
2.2 工裝與工具
a) 焊接胎;
b) 大錘、手錘、清渣錘、木錘;
c) 大板銼、圓銼;
d) 鋼卷尺 2m 、 3m,鋼板尺 1m,角尺 300mm;
e) 電焊鉗、焊條桶、面罩。
2.3 材料
焊條結421結422(具體規格按3.5.1選擇)
- 準備工作
3.1 根據生產任務,準備產品圖樣及有關技術文件。
3.2 備齊勞動保護用品。
3.3 熟悉產品圖樣及有關技術文件。
3.4 檢查設備運行及外殼接地是否良好,否則應進行檢修方可使用。
4 焊接
4.1 認真看清焊裝圖尺寸及技術要求,熟悉每個單件的焊接位置,安排好焊接先後順序,準確理解加工工藝。焊接位置應盡量采用平焊,焊接過程中應盡量選擇焊接變形最小的順序進行焊接,壹般選用對稱位置焊接。
4.2 領取所需零部件及材料並檢驗合格方可使用,對單件不符合要求的可進行校正,無法校正的單件不得使用視為廢品。
4.3 備齊工裝、材料。
4.4 調整焊接電流。
焊接電流壹般應根據焊條使用說明書中所給定的焊接電流選用,如說明書中沒給出焊接電流,按壹般選用結421或結422焊條,根據焊條的直徑和焊件的厚度選擇,厚薄不同的零件焊接,可選用直徑等於或近似等於薄焊件厚度的焊條,具體規格、焊接電流表1選用。
表1 工件厚度與焊條直徑和焊接電流選用表
工件厚度(mm) | 焊條直徑(mm) | 焊接電流(A) |
1-2 | 2-2.5 | 50~80 |
3 | 2.5-3.2 | 60~100 |
4 | 3.2-4 | 90~140 |
5 | 4 | 160~210 |
6 | 4 | 160~240 |
4.5焊接前應將焊接處汙物清理幹凈,正式焊時先將工件點固,且應使點固的焊點在將焊接的焊縫位置上。
4.6 必須在焊接處引弧,不得在焊件上任意引弧。正式焊接過程中若有斷弧現象,必須將上段焊縫的結尾處焊渣清理幹凈再重新焊接。
4.7 焊後封角、打磨。
4.8 清理場地及工作平臺和焊接胎具上的汙物、飛濺的鐵水珠。
5 典型焊接的操作要點
5.1 對接平焊
a) 同壹厚度材料對接平焊,見圖1;
(1) 側視圖 (2)側視圖
圖1 同厚度材料對接
b)不同厚度材料對接平焊,見圖2;
(1)側視圖 (2)正剖視圖
圖2 不同厚度材料對接
c)角接外口平焊,見圖3。
(1) 側視圖 (2) 正剖視圖
圖3 角接外口平焊
5.2 丁字接頭角焊,見圖4-1。
a)用壹厚度材料的丁字接頭角焊
(1)立體側剖視圖 (2)正剖視圖
圖4-1 同厚度材料的丁字接頭角焊
(1) 厚度比差小正剖視圖 (2) 厚度比差大正剖視圖
圖4—2 不同厚度材料的丁字接頭角焊
5.3 搭接角焊
a)同厚度材料搭接角焊,見圖5—1。
(1) 側視圖 (2) 正剖視圖
圖5—1 同厚度材料搭接角焊
b)不同厚度材料搭接角焊,見圖5—2。
(1) 厚度比差小正剖視圖 (2) 厚度比差大正剖視圖
圖5—2 不同厚度材料塔接角焊
5.4 立焊
a)對接立焊,見圖6。
b)角接立焊,見圖6。
(1)對接和角接立焊 (2)對接立焊俯剖視圖 (3)角接立焊俯剖視圖
側剖視示意圖
圖6 對接和角接立焊
5.5 橫焊,見圖7。
(1) 正視立體圖 (2) 側剖視圖
圖7 對接橫焊
5.6 對接仰焊,見圖8
(1)正剖視圖 ( 2 ) 側剖視圖
圖8 對接仰焊
5.7 焊縫的起頭和結尾操作要點
5.7.1 焊縫的起頭操作要點。為了消除焊絲的起頭加強高度較大,熔深小,可以采用下列起焊操作:
a)引弧後在起頭處用長弧預熱後,再進行焊接;
b)在起頭處離8—10毫米的焊道上引弧到起頭處再進行焊接。
5.7.2 焊縫的操作要求。為了消除焊縫結尾處的弧坑,可以采用下列焊接收尾操作
a)焊接材料較厚時可以在焊接收尾處稍仃或回焊壹小段,保證弧添滿;
b)壹般情況特別是焊接材料較薄時,可以采用在收尾處反復引弧和收弧。
6 焊縫的尺寸要求
6.1 對接焊縫
a) 同厚度材料對接焊縫,見圖9。
圖9 同厚度材料對接焊縫橫斷面示意圖
圖中 :δ- 焊接母材厚度
e - 焊縫加強高度(也稱為堆敷高度或增強量)
e = (
1 /
3 ~
2 /
3 ) δ,同時平焊e不得超過2 mm,
其他焊接方法e 不得超過3 mm。
c - 熔深 c =
3 /
4δ。
b- 焊縫寬度,焊縫寬度b和焊材厚度δ關系,見表2。
表2 焊縫寬度b和焊材厚度δ關系
焊縫寬度b (mm) | 3 | 5 | 7 | 8~10 | 12 |
材料厚度δ(mm) | 1 | 2 | 3 | 4~5 | 6 |
b)異種厚度材料對接焊縫,見圖10。
圖10 異種厚度材料對接焊縫橫斷面示意圖
註: (1) 0.2~5mm厚度材料對接,厚度之差不得超過1mm,超過2mm要求開坡口。
(2) 在異種厚度材料對接時的各關系式與同厚度材料對接時各關系式相同。僅僅是δ
1﹥δ
2中的δ
2代替δ
1。
6.2 角接接頭和T型接頭焊縫。
a)同種厚度材料角接接頭和T型接頭角焊縫(∫
1=∫
2),見圖11。
圖11 同種厚度材料角接接頭
和T型接頭角焊縫橫斷面示意圖。
圖中:δ- 焊接材料厚度
k- 焊角 K ≥ 0.8δ,k最大不得超過4 mm.
例如:當δ
1或δ
2=5 mm時k=4比較合適
當δ
1或δ
2=4 mm時k=3.5比較合適
當δ
1或δ
2=3 mm時k=2.5比較合適
b) 異種厚度材料角接接頭和T型接頭角焊(δ
1>δ
2),見圖12。異種厚度材料角焊與厚度材料角焊情況相同,只是以薄板料厚度δ
2代替同厚度材料角焊情況的δ
1。
圖12 異種厚度材料角接接頭
和T型接頭角焊縫橫斷面示意圖
6.3 搭接角焊
a)同厚度材料搭接角焊,見圖13。
圖13 同厚度材料搭接角焊橫斷面示意圖
圖中:δ- 焊接材料厚度
K - 焊角 在不開坡口情況下( K≥0.8δ K最大不得超過4 mm)。
b)異種厚度材料搭接角焊,見圖14。異種厚度材料搭接角焊與同種厚度材料搭接角焊情況相同,只是以薄板料厚度δ
2代替δ。
圖14 異種厚度材料搭接角焊橫斷面示意圖
- 斷續焊接
6.4.1對接斷續焊接,見圖15。
圖15 對接斷續焊續示意圖
6.4.2 斷續焊接節距(符號說明適應於下列有關各圖)
t 節距
L 焊縫長度
— 表示焊縫
O 表示點固焊點
B 對接部件之間間隙
(1) 對接部件之間應留的間隙,見表3。
表3 對接部件之間應留的間隙
焊材厚度δ(mm) | 2 | 3 | 4 | 5 | 6 |
對接間隙B(mm) | 1±0.5 | 2±1 |
(2) 對接時產品的外表面或工作表面要求平整
(3) 對接斷續焊接L與t對應關系選擇根據材料厚度參照表4。
表4 L與t對應關系選擇表
鋼板厚度δ(mm) | 1.5 | 2 | 2.5 | 3 | 4 |
焊縫長度L(mm) | 20 | 25 | 35 | 45 | 55 |
節 距 t (mm) | ≤110 | ≤125 | ≤160 | ≤180 | ≤200 |
另外,對接斷續焊接要求兩端必須有焊縫,整個的焊縫分布均勻對稱。
(4) 在保證(2)條件情況下,首先焊點固焊點(1) 然後焊(2)(3) (4) (5) (6),焊縫部位也要焊好點固焊點。(7) (8) (9)不定位置的點固焊點是為了保證對接外表面或工作表面平整,根據需要加的點固焊點。
(5) 焊接時按(1) (2) (3) (4) (5) (6)順序施焊,施焊方向如圖所示。
圖十七 角鋼與鋼板搭接斷續焊接示意圖
圖16 角鋼與鋼板端部搭接斷續焊接示意圖
圖17 角鋼與鋼板搭接斷續焊接示意圖
圖18 鋼板與鋼板搭接斷續焊接示意圖
1) 搭接件間不允許有間隙。
2) 搭接斷續焊接焊縫的分布,L和t的選擇
a) 角鋼與鋼板搭接斷續焊接根據角鋼型號和鋼板厚度參照表5進行選擇。另外,角鋼與鋼板搭接斷續焊接角鋼兩端(圖17所示角鋼分布)必須有焊縫,焊縫分布要求均勻對稱。無焊縫兩端必須焊點固焊點。
表5 角鋼與鋼板搭接斷續焊接參數L和t選擇表
鋼板厚度δ(mm) | 角 鋼 型 號 | 焊縫長度L(mm) | 節距t (mm) |
1.5 | 30×30×3 | 25 | ≤170 |
2 | 40×40×4 | 30 | ≤180 |
2.5~3 | 50×50×5 | 35 | ≤200 |
b) 鋼板與鋼板搭接的斷續焊接根據鋼板厚度參照表6選擇焊縫長度L和節距t,另外,搭接鋼板受力大壹面兩端必須有焊縫,另壹面交錯形式分布,焊縫分布
表6 鋼板與鋼板搭接的斷續焊接參數L和t選擇表
鋼板厚度δ(mm) | 焊縫長度L(mm) | 節距t (mm) |
2 | 30 | ≤150 |
2.5~3 | 40 | ≤180 |
3) 在保證1)的條件情況下,首先焊兩端點固焊點。再焊每個焊縫位置的點固焊點,另外,為了保證1)的要求條件,根據需要加焊點固焊點。
4) 焊接時參照圖中所示焊縫的順序和方向施焊。
6.5 捲邊焊,見圖19。
圖19 捲邊焊接示意圖
(1) 要求產品的外表面或工作表面平整,捲邊對接之間要求靠緊貼實。
(2) 捲邊對接斷續焊接根據鋼板厚度參照表7選擇焊縫長度和節距,另外兩端要求有焊縫,焊縫分布要求均勻對稱,焊縫加強高度c=2mm。
(3) 在保證(1)的條件下,首先焊兩點固焊點。再焊每個焊縫的點固焊點,另外,為了保證(1)的條件要求,根據需要加焊點固點。
(4) 焊接時參照圖中所示焊縫順序和方向施焊。
表7捲邊對接斷續焊接參數L和t選擇表
角板厚度δ(mm) | 焊縫長度L(mm) | 節距t(mm) | 加強高度c(mm) |
2~2.5 | 25 | ≤200 | 2 |
(5) 捲邊焊防護板實例,見圖20。
圖20 捲邊焊接防護板實例示意圖
a)要求防護板外表面平整,捲邊對接之間要求靠緊貼實;
b)兩端邊不焊,以中間線為對稱中線,焊縫均勻對稱。
L = 40mm 1 ≤ e ≤ L t ≤ 300
c)為保證a)的要求條件,根據需要應加焊必要的點固焊點。
6.6 彎板角鋼搭接斷續焊接:
(1)彎板角鋼搭接斷續焊接操作板實例,見圖21。
圖21 彎板角鋼搭接斷續焊操作板焊接示意圖
a)搭接件之間不允許有間隙
b)操作板上下橫向可以不焊,兩邊縱焊縫兩端必須焊,根據板厚度δmm和角鋼型號參照表8選擇焊縫長度L和節距t ,焊縫焊縫分布要求均勻對稱。
c)在保證a的條件情況之下,首先焊兩端點固焊點,再焊每個焊縫的點固焊點,另外為了保證a)的條件要求,根據需要加焊點固焊點。
d)焊接時參照圖中所示焊縫順序和方向施焊。
表8 彎板角鋼搭接斷續焊接參數L和t選擇表
鋼板厚度∫(mm) | 角鋼型號 | 焊縫長度L (mm) | 節距t (mm) |
2~2.5 | 40×40×4、50×50×5 | 25 | ≤225 |
圖22 彎板角鋼搭接斷續焊接防護板焊接示意圖
(2)彎板角鋼搭接斷續焊防護板實例,見圖22。
a)搭接件之間不允許有間隙
b)防護板上下橫向兩端必須焊中間3道,焊縫分布要求均勻對稱,焊縫長度L=25mm,縱向焊縫長度和節距的選擇參照表目,焊縫分布要求均勻對稱。
c) 在保證a)的條件情況之下,首先焊兩端點固焊點,再焊每個焊縫的點固焊點,另外為了保證a的條件要求,根據需要加焊點固焊點。
d) 焊接時參照圖中所示焊縫順序和方向施焊。
- 幾種典型焊接工藝實例
- 帶有邊緣位置的焊縫,盡可能由邊緣處作焊接的起頭,而不采用邊緣處為收尾,見圖23。
圖23 帶邊緣位置的焊縫焊接方向示意圖
7.2 角鋼丁字焊,見圖24。
圖24 角鋼丁字焊接示意圖
- 按圖紙找出零件角鋼,對照圖紙尺寸擺好角鋼。
- 壓卷角鋼,先焊1、2點固焊點。
- 施焊順序3、4、1、2施焊方向如圖所示。
7.3 合頁軸焊接,見圖25。
- 擺合頁時必須使用合葉夾子。
- 焊點固焊點後取下合葉夾子。
- 施焊方向如圖25所示。
- K≥d/2(d為合葉外徑)
圖25 合頁軸焊接示意圖
7.4 捲邊反向對接焊接,見圖26。
圖26 捲邊反向對接焊接示意圖
- 操作要點如圖所示
- k≥3mm
- A面為工作面,不平度≤5mm/m2
- 焊接需註意的事項
- 焊口縫隙大於料厚時,不得隨意錘擊彎邊,以防影響彎邊角度,對這類縫隙大的零件可用與焊料相同的窄條填充補焊。
- 所有組焊零件及組焊後部件要錘擊焊縫消除內應力,並以整形後,才能組焊或整體組焊,不允許組焊或整體組焊後壹起整形。
- 組焊或整體組焊前,應首先進行局部點固焊後測量,形位尺寸符合圖樣並達到公差要求時,方可焊接牢固。
- 為減少薄板焊接變形,可采用“逆向分段法” 和“對稱跳焊法”,但不允許從兩端向中間焊接。
- 質量要求
- 焊接質量應符合本工藝要求。
9.1 焊後藥皮應清理幹凈,發現焊縫不符合要求的要補焊。
9.2 焊渣應清理幹凈,嚴禁將未清理幹凈焊渣、藥皮的焊件轉到下道工序。
9.3 焊接應牢固,焊縫(或焊點)應光滑均勻、無焊穿、裂紋、咬邊、濺渣、氣孔等現象。
9.4 所有焊件的幾何形狀及尺寸必須符合圖樣及有關技術文件的規定,門與門、門或殼體的縫隙應均勻,且應符合圖樣的要求,當圖樣及有關技術文件中沒給出允許偏時,外形尺寸允許偏差見表9,各平面對角線之差的絕對值見表10,門與門或結構間的縫隙均勻差見表11。
9.5 門開閉應轉動靈活,開啟角度不得小於90°,門鎖上以後整體測量門及面板的不平度不得大於3mm,且不應有明顯的凹凸不平現象。
9.6 應按規定形成必要的記錄,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進行處置。
- 安全註意事項
10.1 工作前應首先檢查設備是否完好,設備有無良好的接地,緊固件聯接是否正常,有故障時應排除方可使用。
10.2 檢查焊鉗、電纜線應是否絕緣良好,如有漏電現象,應修好後再使用。
10.3 應穿戴好防護用品,防止燒傷、觸電。
10.5 焊接場地5m內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以防失火。
表9 外形尺寸允許偏差
尺寸範圍(mm) | 偏 差 (mm) |
高 | 寬 | 深 |
~120 | ±0.8 | 0 -0.6 | ±0.8 |
>120~400 | ±1.2 | 0 -1.0 | ±1.2 |
>400~1000 | ±2.0 | 0 -1.6 | ±2.0 |
>1000~2000 | ±3.0 | 0 -2.4 | ±3.0 |
>2000~4000 | ±4.0 | 0 -4.0 | ±4.0 |
>4000 | ±5.0 | 0 -6.0 | ±5.0 |
表10 各平面對角線之差的絕對值
尺寸範圍(mm) | 對 角 線 之 差 的 絕 對 值 (mm) |
側 面 | 後 面 | 底 面 |
≤500 | 2 | 2 | 2 |
501~1500 | 3 | 3 | 3 |
1501~2000 | 4 | 4 | 4 |
2001~3000 | 5 | 5 | 5 |
表11 門與門或結構間的縫隙均勻差
部件尺寸範圍 (mm) | ≤1000 | >1000 |
同壹縫隙均勻差 (mm) | 1 | 1.5 |
平行縫隙均勻差 (mm) | 2 | 2.5 |
http://www.zlmxc.com/相關資訊